癌症與食療

江文章  教授

 

一、「防癌之母」莊博士的「與癌共生存」觀

 

莊淑旂博士於一九二○年出生於台北市迪化街,為中醫師莊阿炎之長女。十九歲時,她父親因直腸癌過世;二十六歲時,她先生因肺癌過世,時年三十歲,留下遺孤四人和遺腹子一人,從此立志研究癌症之防治。一九五一年考取中華民國第一屆中醫師執照,開設廣和堂診所;一九五二年創立竟成放射線醫院,並兼任院長。一九五六年莊淑旂以中醫師資格進入日本慶應大學醫學部藥理學研究室研究減輕癌末患者病痛的方法,九年苦讀獲得醫學博士。

莊博士在指導教授的支持下,在日本創辦了財團法人國際癌體質改善研究會,花了六年時間,完成手術後癌症再發三次以上的三萬六千件病例的調查分析,其主要結果如下:

1  罹癌患者的共同點是長期錯誤的飲食、生活方式,以及沒有消除當天的疲勞。

2  罹癌患者的臉孔會扭曲,黑斑、皺紋、鬆弛等皮膚的老化較早;體型屬於駝背、胃部和腰突出、內臟下垂等不正常體型。

3  罹癌患者大都個性內向、心慮難安、常有肩膀痠痛和生理期不順症狀;生理期間洗頭髮、喜好冷飲者,容易感冒。

 

一九五八年日本內政部次長白根松介(七十二歲)有食後持續嘔吐的症狀且經醫院檢查疑似胃癌。莊博士當年僅三十餘歲,與白根次長似祖孫情誼,仔細為他安排飲食注意事項,並極力說服他遵守符合大自然與身體本來節奏的飲食生活型態。

白根先生辭去次長職務後,極富耐心地實行飲食與生活療法。晨間早起為花草澆水,享受散步與適度勞動的樂趣;飲食遵守早、中、晚餐為3:2:1的比例,喜好的牛排早餐吃,鰻魚午餐食用,晚餐則儘量避免吃肉類。經過如此三、五年悠閒的家居生活後,胃部及肝臟(因曾為酒中豪傑,故肝臟機能不佳)的失調不藥而癒。一九八三年高齡九十七歲的白根先生到醫院接受身體健康檢查,然因檢查前需禁食,擾亂了已習慣的飲食節奏、餓過頭而揮別人間。莊博士特別請求允許看白根先生的遺體解剖報告,竟意外地發現二十五年前醫院檢查出的胃癌與腸癌依然存在,真是不可思議。罹患胃腸癌的白根先生在實行規律的飲食與生活方式後,亦能使身體狀況保持得十分理想。這是在莊博士指導下,與癌共生並存的實例。